新闻中心

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中心

联想布局人工智能,企图寻求突破
来源:www.cdwanxin.com/news/894.html日期:2017-07-27
在ai大规模爆发的前夜,那些拥有庞大存量资源的巨头也借此迎来转型的最佳踏板。 7 月 20 日,联想第三次举办了全球创新科技大会(lenovo tech world),“让世界充满ai”的宏大主题,算是正式宣告了一次“身份切换”:他们首次对外公布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布局和战略。
就在此时此刻,人工智能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广度,深度和速度,成为这个时代的社会基础设施,并在大数据,计算力和算法三股合力的联合作用下,如百年前的电力系统那样渗透进各行各业,为公众创造价值。
而在人工智能技术落地的关键一瞬,联想也试图承担处于价值链核心的关键角色,杨元庆在tech world上将联想的新使命公之于众:“联想要成为这一轮‘由ai驱动的智能变革’的推动者和赋能者,并通过‘设备+云’和‘基础设施+云’为用户提供更加智能的服务。”
ai蓝图
更快的计算,更好的算法,以及更大的数据量,让这一轮ai浪潮有别于过去 60 年的任何一次。“ 1956 年人工智能技术诞生,两次兴起又两遇寒冬,缺乏数据和计算力支撑,缺少实际的应用,远离现实生活是它无法被真正拥抱的原因。”——如今,各种条件的同时落地,让联想决定对人工智能敞开怀抱。
那么问题是,在拥抱ai过程中,所谓“设备+云”和“基础设施+云”的真正涵义究竟是什么。
杨元庆在tech world上对此进行了详尽阐述。简单来说,像是某种“锚定效应”(譬如谈及咖啡人们瞬间想到星巴克),过去的辉煌让联想pc领跑者的形象深入人心,而在未来,联想仍将专注于pc——但这里的pc已非个人电脑(personal computer)的初始内核,而是被新技术“赋能”的个人计算(personal computing):联想会为现在的个人电脑和手机等设备插上“个人云”(personal cloud)的翅膀;还会基于自然语言,ar/vr等新型交互技术,开发带有内容与服务的新型设备;再接下来,联想还会推出个性化计算+个性化云(personalized computing + personalized cloud)——你可以这么理解,杨元庆致力于构建的“设备+云”,就是让一切设备(谁都知道万物互联时代要来了)连接到云内容,云应用和云服务,最终为用户提供更智能的服务:“有了ai,冰冷的设备将知你,懂你,服务你,拥有高智商和人情味。”
除了前端的夺目,在后端,联想则希望创造“基础设施+云”的坚固的技术底座。杨元庆在会上表示:联想将通过打造软件定义的数据中心,实现it基础设施的智能化,满足不同类型企业对计算力的差异化需求;并在此基础上提供垂直行业解决方案,帮助各行各业完成智能化转型——与前端的词源升级相得益彰,“我们要让it不再只是‘information technology信息技术’,而是能为企业和行业赋能,助力他们实现‘intelligent transformation智能变革’。”
再来看数据。
事实上,这一轮ai复兴的本质,就是将现实世界以数据-呈现,再通过神经网络消化数据——这意味着,在人工智能战场,数据本身就是坚实的护城河。
而智能时代,数据当然来自设备——这无疑是联想的最大优势,它可能拥有这个世界上最全的终端设备,能产生巨量用户数据。tech world结束之后的媒体群访环节,杨元庆特意强调了这一点:“我们有大量的设备用户,不但有终端设备用户,而且有企业后台的用户,各种设备必然是一个人工智能的载体……不管语音交流还是图象识别,都必须有一个载体。”
谈及数据,不妨说说具体数据:联想是国内最大的制造企业数据集群,拥有超过12pb数据,数据规模仅次于bat;联想在全球有 9 个数据中心,超过 2000 台服务器;每天新增数据量超过30tb,每天处理数据超 150 亿条。这些海量数据,就是联想人工智能的最佳“养料”。
最后来看看计算力。
在这方面,联想得以充分发挥作为系统厂商在软硬件一体上的能力,能提供软硬件全局制作方案,底层可以集成gpu/fpga等算力引擎,在算法框架上支持大规模并行训练的ai平台。作为支持ai的三大基础之一,强大的计算力赋予了人工智能生命力,而超算(hpc)特别是ai超算产品则是提供超强计算的绝佳平台。
在会后专访,杨元庆就主动提及了联想的超算能力:“全球前 500 台最快的计算机里面我们联想有 91 台,排第二名。我们在 25 个科研院所里面,有 20 所科研院所是联想提供的超算。”——据悉,联想的目标是到 2020 年,成为增长最快,规模最大的超级计算公司。
于是不难发现,联想是全球极少的既有过硬的终端生产能力,又有巨大的出货量和云服务的全链条企业。这种逻辑下,设备,云服务和用户三者的关系将彼此促进:有更多设备,意味着它的云服务可以产生更多反馈,从而不断完善服务,这种完善又会不断汇聚更多用户。
这或许就是杨元庆眼中,联想布局人工智能的最大砝码。